原地分蜂的最好方法(原地分蜂的最好方法视频)
一、原地分蜂的最好方法
原地分蜂时候因大多老蜂会回到原群,导致新分群非常弱,其实原地分蜂也可做到基本无回蜂,方法是把原群的老王关在王笼中,把王笼挂收蜂笼中,收蜂笼挂在蜂箱周围,提脾让蜂爬进收蜂笼,有二框蜂即可,挂二十分钟后再从原蜂群提出二个子牌,放到想放的位置(新分群的新址),抖收蜂笼中的蜂入箱,原群有成熟台就可,此法基本无回蜂且分群工作积极。
二、蜜蜂分蜂有哪些征兆?
1、初期征兆:在分蜂前的8~15天这段时间内称为分蜂的初期阶段,这个时间段内,蜂就开始在群内建造雄蜂房和蜂王王台,用来培育新的雄蜂和蜂王。
2、中期征兆:在分蜂前的2~7天培育的王台开始封盖,这时候工蜂就逐渐少喂和不喂蜂王,让其腹部缩小,减少产卵量,为日后的分蜂飞行做好准备。
3、近期征兆:在分蜂前的1~2天巢内的工蜂便开始怠慢工作,并且饱食食物,蜂箱内开始骚动不安起来,甚至有一部分性急的工蜂在蜂箱外某处地方结成团。
三、蜜蜂分蜂有哪些方法?
1、均分法:均分法是蜜蜂分蜂常用方法之一,这种分蜂法应该在大流蜜期到来以前的四十五天左右进行,在操作时要把应该分蜂的蜂箱移动一下,再放一个新的蜂箱在附近,之间隔开一米左右的距离,在分蜂时直接从分蜂群中取出带蜜蜂的子脾,安放在新蜂箱中,取出的数量是原蜂群子脾的一半,因此叫均分法。
2、偏分法:偏分法也是蜜蜂分蜂的重要方式,这种分蜂方法适合在大流蜜中期时进行,人们分蜂可以把原来的蜂群分成数量差距很大的两个不同蜂群,而且原来的蜂王应该保留有原有蜂群之中,把分出的弱群要进行扩时的迁移,最少要离开原蜂群两千米,然后移入新的蜂王,再为它补充一些质量好的蜜蜂幼虫。
3、多分法:多分法在蜜蜂分蜂中也十分常见,这种方法就是把原有的蜂群分成多个规模很小的蜂群,每个蜂群中只有一到两个子碑和两框蜜蜂,这种分蜂方法可以让蜂场中出现多个繁殖性蜂群,在分蜂时让原蜂王留在分蜂群中,而新分出的蜂群则要移动到一公里以外的地方,在二十四小时中为它引放新的蜂王。
-
什么是蜂王?(养蜜蜂蜂王不走的技术)
1、蜂王是蜂群中唯一能正常产卵的雌性蜜蜂,别称蜂后、母蜂等,在蜂群中的寿命一般为3~5年,最长甚至可活9年以上,由受精卵在工蜂用蜂蜡修筑成的王台中完成发育,其中卵期约为3天,幼虫期约为5天,蛹期约为8天。……
-
杀人蜂真的存在吗?(灵魂真的存在吗)
一、非洲蜜蜂 杀人蜂最主要的原型是非洲蜜蜂与美洲丛林蜜蜂杂交后产生的变异品种,这种变异蜜蜂不但能分泌致命的毒液且有极强的攻击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1000多人死于杀人蜂的毒针之下,更为恐怖的是这种蜜……
-
被马蜂蛰了以后该怎么处理?因情况而定,严重时要立即就医!(马蜂有毒吗 被蛰了怎么处理)
马蜂是胡蜂科昆虫的统称,学名胡蜂,腹部末端有连接着毒腺的螯针,在受到惊扰时会群起而攻之,轻者被蛰处出现疼痛、红肿、瘙痒,严重时可引起急性肾衰竭、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下面小编就科普一下被马蜂蛰了以后该……
-
中蜂烂子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大蒜对治疗中蜂烂子病)
1、原因一: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中蜂烂子病的常见原因,特征是幼虫死亡后直卧在巢房下方,头部翘起,体色先变成黄白色后变成棕黄色,内部组织液化,液体中有颗粒物,房盖下陷且常被工蜂咬开或穿孔。 2、原因二:蜂群……
-
打119除马蜂窝收费吗?不收取任何费用,但不一定能马上处理!(打119捅马蜂窝收费吗)
马蜂是胡蜂科昆虫的统称,因腹部末端有连接着毒腺的螯针而令人不寒而栗,在遇到不友善的惊扰或攻击时会群起而攻,轻者引起剧烈疼痛、红肿和瘙痒,严重时可引发急性肾衰竭、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下面小编就科普一下……
-
怎样知道蜜蜂要自然分蜂?(蜜蜂自然分蜂一般在什么时候)
1、蜂群中出现大量雄蜂房是自然分蜂的早期征兆,原因是雄蜂从卵到能与蜂王交尾大致需要35~38天左右,因此有分蜂意念的蜂群一般都会提前40天左右培育雄蜂,但蜂群中出现雄蜂房并不是说蜂群就一定将会发生自然分蜂……
-
女人吃蜂蜜的好处有哪些?女人经常喝蜂蜜,这7个好处跑不了!
蜂蜜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天然佳品,自古便是备受人们追捧的高级营养食品,更因能美容养颜且能减肥瘦身而备受女性青睐,早在1700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用蜂蜜来美容,下面小编简单科普一下女人吃蜂蜜的好处有哪些吧!……
-
移虫针怎么移不出幼虫?(引起幼虫移行症的蠕虫)
1、设计:移虫针由牛角片、塑料管、推虫杆等部件构成,其中牛角片有坚挺且柔韧的特性,移虫时可弯曲滑入幼虫底部并把幼虫带浆托起,而推虫杆则可将带浆幼虫推到人工王台的底部。 2、使用:移虫针使用时要用牛角片……
-
人头蜂窝怎么处理?(人头蜂蜂窝有什么用)
1、人蜂相安:人头蜂虽然是危险的蜂类,但对人类而言却是不折不扣的益虫,原因是人头蜂能控制捕食范围内的害虫数量,加之人头蜂只在蜂巢受到威胁或侵犯才会蛰人,因此人头蜂对人没有威胁时要尽量人蜂相安,发现人……